清平調·其一

[唐代] 李白 [简体]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標簽: 樂府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豔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豔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雲想”句:見雲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豔,見花之豔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雲喻衣,以花喻人。
檻:欄杆;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豔麗。
“若非……會向……”:相當於“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譯文二

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豔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杆,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麽也隻有在西王母的瑤台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組詩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時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本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
1、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45-49
2、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46-247
賞析

此詩想像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豔,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麵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豔。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複作比,塑造了豔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采用雲、花、露、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讚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賞析二

詩人首先寫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讀解這一句,是可以雙解的,或者說,看見天邊的雲彩就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嬌嫩的牡丹花兒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容顏。詩人通過“雲”與“衣裳”,“花”與“容”的相似性,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衣著的絢麗輕盈,容顏的嬌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雲彩一樣輕盈,容顏像花兒一樣美麗可人。

無論那種解讀,詩人都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和豐富的聯想方法,形象而生動地描寫了楊貴妃的富貴及其容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