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風滅爐煙殘灺冷

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閑愁總付醉來眠,隻恐醒時依舊到尊前。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自己的隻有自己孤單的影子。我情願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大聲質問蒼天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
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後,隻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歎。閑愁縈懷,難以派遣,我還是用美酒和夢鄉來逃避它吧。但隻怕醒來之後,滿腔的愁思就會讓我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麵前。

注釋
虞美人: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爐煙:熏爐或香爐之煙。
殘灺(xiè):燒殘的燭灰。
判:情願、甘願、不惜之意。
清尊(zūn):酒器,借指清醇之酒。判教句:意謂情願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來麻醉自己。唐皇甫冉《曾山送別詩》:“淒淒遊子苦飄蓬,明日清尊隻暫同。”
醒眼:清醒之眼光。

賞析

詞首第一句以冷風、殘煙、燭灰、孤影交織而成一幅孤寂淒涼的室內獨居圖景。“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他的,隻有孤單的影子。他既是自感憂愁如此,漫漫長夜該如何打發。

詞的第二句寫詞人無法派遣憂愁,隻能通過借酒來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說我情願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決絕之語,感情色彩極為強烈,說明詞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則他也不會大聲質問蒼天,問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辭-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句質問,似也點明了詞人滿腔鬱悶憂愁的原因。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詞人妻子逝世的一周年,詞人一直沒有從妻子死亡的陰影中走出。詞人和朋友相邀喝酒,借酒消愁,於是寫下了這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