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歎

[宋代] 蘇軾 [简体]

十裏一置飛塵灰,五裏一堠兵火催。
顛坑仆穀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饑寒為上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相寵加 一作:相籠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五裏路、十裏路設一驛站,運送荔枝的馬匹,揚起滿天灰塵,急如星火;
路旁坑穀中摔死的人交雜重疊,百姓都知道,這是荔枝龍眼經過。
飛快的車兒越過了重重高山,似隼鳥疾飛過海;到長安時,青枝綠葉,仿佛剛從樹上摘采。
宮中美人高興地咧嘴一笑,那揚起的塵土,那飛濺的鮮血,千載後仍令人難以忘懷。


永元年的荔枝來自交州,天寶年的荔枝來自涪州,人們到今天還恨不得生吃李林甫的肉,有誰把酒去祭奠唐伯遊?
我隻希望天公可憐可憐小百姓,不要生這樣的尤物,成為人民的禍害。
隻願風調雨順百穀豐收,人民免受饑寒就是最好的祥瑞。
你沒見到武夷溪邊名茶粟粒芽,前有丁謂,後有蔡襄,裝籠加封進貢給官家?
爭新買寵各出巧意,弄得今年鬥品也成了貢茶。

賞析

詩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寫古時進貢荔枝事。曆史上把荔枝作為貢品,最著名的是漢和帝永元年間及唐玄宗天寶年間。“十裏”四句,寫漢和帝時,朝廷令交州進獻荔枝,在短途內置驛站以便飛快地運送,使送荔枝的人累死摔死在路上的不計其數。“飛車”四句,寫唐玄宗時令四川進獻荔枝,派飛騎送來,到長安時,還是新鮮得如剛采下來一樣,朝廷為了博楊貴妃開口一笑,不顧為此而死去多少人。

這一段,抓住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特點,在運輸要求快捷上做文章,指出朝廷為飽口福而草菅人命。這一點,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已作了描寫,蘇詩中“知是荔支龍眼來”、“宮中美人一破顏”句就是從杜牧詩中化出。但杜牧詩精警,蘇詩用賦體,坐實了說,博大雄深,二者各有不同。

創作背景

詩作於紹聖二年(1095年),當時蘇軾貶謫廣東惠州,惠州盛產荔枝,蘇軾寫了多首荔枝詩,往往結合朝政身世,抒發自己的感慨。這首古風,帶有新樂府的性質,借荔枝生發開去,縱橫古今,淋漓痛快,一向為選家所稱道。

參考資料:
1、繆鉞等 .宋詩鑒賞辭典 .上海 :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 第458-45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