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將軍戰場歌

清風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間事。
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鏃尚帶勤王字。
憶昔蒙塵實慘怛,反覆勢如風雨至。
紫荊關頭晝吹角,殺氣軍聲滿幽朔。
胡兒飲馬彰義門,烽火夜照燕山雲。
內有於尚書,外有石將軍。
石家官軍若雷電,天清野曠來酣戰。
朝廷既失紫荊關,吾民豈保清風店。
牽爺負子無處逃,哭聲震天風怒號。
兒女床頭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將軍此時挺戈出,殺敵不異草與蒿。
追北歸來血洗刀,白日不動蒼天高。
萬裏煙塵一劍掃,父子英雄古來少。
單於痛哭倒馬關,羯奴半死飛狐道。
處處歡聲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師。
休誇漢室嫖姚將,豈說唐家郭子儀。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經過淚滿巾。
黃雲落日古骨白,沙礫慘淡愁行人。
行人來折戰場柳,下馬坐望居庸口。
卻憶千官迎駕初,千乘萬騎下皇都;
幹坤得見中興主,日月重開載造圖。
梟雄不數雲台士,楊石齊名天下無!
嗚呼楊石今已無,安得再生此輩西備胡。

標簽: 憂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清風店南麵遇見了一個老人家,他告訴我己巳年的事情。
清風店北麵還留有古戰場的遺跡,留下的箭頭還帶著“勤王”的字樣。
回想起被人侵略實在是悲慘,侵略者的軍隊象疾風驟雨般襲來。
紫荊關那裏白天吹起了號角,幽朔上空殺氣彌漫,殺聲震天。
瓦剌的士兵彰義門外飲馬,戰鬥的烽火照亮了燕山的夜空。
城內有於謙尚書守城,城外有石亨將軍領兵殺敵。


石亨的軍隊來勢如閃電,若奔雷,在晴朗的天空下,在野外空曠的地方與敵人激戰。
朝廷的軍隊都守不住紫荊關,老百姓又怎麽能保住清風店呢?
敵人殺來,孩子拉著爹爹,大人背著小孩,四散奔逃,哭聲震天,朔風怒號。
小孩子躺在床上就能聽見戰鼓和號角的聲音,鄉下人站在屋頂上就能看見軍隊的旗幟。
這時,石亨將軍提著戈挺身而出,殺敵人就像割草和蒿。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李夢陽家鄉慶陽附近的花馬池、環縣等地不斷受到韃靼的侵擾。李夢陽一生曾多次回慶陽居住,還曾奉命到寧夏統軍,至榆林犒軍,對於邊患的嚴重性是探有休會的。在京師為官期間,對於邊地的軍情,又會常有所聞。此詩即在此背景寫成。

參考資料:
1、錢仲連 等.元明清詩鑒賞辭典(遼金元明):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444-448
2、於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115
賞析

此詩歌頌石亨的這一段戰跡,詩人的用心在於借懷念石亨以呼喚現實生活中抗敵衛國的英雄。全詩分三部分。

開篇四句是全詩的一個引子,詩人自述,當他來到清風店南時,當地父老向他講述了在上一個己巳年發生在店北的那一場戰事。“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鍛尚帶勤王字”二句,不僅在空間上展開,指明古戰場的方位,以及上次戰爭的遺跡,而且在時間上打通了曆史與現實。詩作從第五句起也就順勢折入對己巳年間戰爭的回憶。

自“憶昔蒙塵實慘怛”至“豈說唐朝郭子儀”共三十句,是全詩的主幹部分。這部分用筆的特點在於,不作泛泛的敘述,而是采用繪形繪色的再現,“憶惜”句點出八月間英宗被俘一事,“蒙塵”謂天子被俘。“反覆”句寫再次進攻。時間已到十月。“反覆”是一再的意思,十月間的進攻已非首次,所以這樣說。“勢如風雨至,脫胎於高適《燕歌行》的“胡騎憑陵雜風雨”,鐵騎來襲,猶如風雨驟至,極言其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