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藥花

[唐代] 呂溫 [简体]

綠原青壟漸成塵,汲井開園日日新。
四月帶花移芍藥,不知憂國是何人。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久旱無雨,綠色的原野和青色的田壟漸漸幹成了塵土;而豪門之家的花園因有井水澆灌,還在一天天擴大,景色一天天變新。
時值四月,許多達官顯要把從外麵買來正在開花的芍藥花移植到新擴充的花園中,真不知道他們之中還有誰以國計民生為念?

注釋
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貞元為唐德宗年號。
壟:亦作“壟”,田埂。成塵:田野嚴重幹旱,土幹塵起。
汲井:一作“汲水”。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詩(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925頁 .
2、於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98頁 .
鑒賞

呂溫是一位頗具政治才能的曆史人物,其文章和詩歌,都忠實地記錄了他在政治鬥爭生涯中所留下的足跡。《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藥花》是在他初踏入仕途的那年所作,詩中譴責了貴族特權階級隻顧自己享樂,不管人民死活,不憂國家前途的醜惡行經,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詩意與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相類似。

首句“綠原青壟漸成塵”,落筆便把題中“旱甚”二字,變成生動的形象狀入讀者眼簾,讓人們看到在旱魔麵前,土地龜裂,禾苗枯焦,黃塵四起的嚴重災情。一個“漸”字,說明旱情的發展是有一個緩慢的過程的,也透露出當權者並沒有采取積極措施來抗禦旱情。從下文的“汲井”二字更可見出,隻要執政者措施得力,旱象是不會發展到如此嚴重地步的。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公元798年(唐德宗貞元十四年)。是時詩人中了進士,看到京城大旱,卻有權貴之家帶花移栽芍藥,有感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9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