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亡道中五首

[唐代] 李白 [简体]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
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
愁容變海色,短服改胡衣。

談笑三軍卻,交遊七貴疏。
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

函穀如玉關,幾時可生還?
洛川為易水,嵩嶽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
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
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標簽: 戰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田橫曾經逃亡到海島上,蘇武曾被放逐到荒無人煙的北邊。
如今關塞重重,交通又被戰火阻斷,真不知哪一年才能返回自己的家園。

辭官而歸的崔亭伯如今在什麽地方?反正李陵投降自奴匈奴是死在了他鄉。
海水也和我一樣的滿麵愁容,看那中原之人已換上了胡裝。

我本來也有魯仲連談笑間退敵的良策,無奈所交往的權貴疏遠了我。
但我心裏仍保留一隻退敵的箭,總有一天把魯仲連助齊攻燕的戰書發射出去。

中原的淪陷,函穀關已成了玉門關;收複無望,不知何年何月我還能從那裏進入長安。
洛水已經變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視作了燕山。
人們的麵容都帶著塞外的風沙,中原人也操著羌胡的語調。
現在有的隻是申包胥的終日痛苦,哭得兩鬢斑白也是枉然。

創作背景

唐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至德元載(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帝。於是李白攜妻子宗氏南奔,往來於宣城、當塗之間,此五首詩為其奔亡道中所作,記錄了人們在戰爭中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的哀痛及自身的處境。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5-808
鑒賞

第一首詩用的是蘇武和田橫的故事。蘇武是漢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在匈奴期間受盡折磨,但堅貞不屈,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於是匈奴就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田橫是齊國君主田氏族人,與從兄田儋、兄田榮一起反秦。後來,韓信破齊,田橫自立為齊王,歸附彭越。彭越歸漢後,田橫就率領其賓客和部屬伍佰人逃至海島。後來劉邦先許以封侯安撫田橫,未成,就威逼田橫歸漢。

田橫從大局出發,同意去洛陽議事,至洛陽附近三十裏處自刎,以頭獻劉邦,劉邦以王禮葬田橫。蘇武後來歸漢了,而李白什麽時候能夠回歸長安呢?這是詩人所困惑的。當時,唐朝的守城將士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當年被困匈奴的蘇武、被困海島的田橫一樣,也被困在淪陷區內。他與妻子不得不換上胡人的衣裝,趁著茫茫的月色,冒著生命危險奔赴長安。他奔走的方向與眾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