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過淇縣

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
行過淇園天未曉,一痕殘月杏花香。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經過高登橋的時候,於朦朧夜色中,見得橋下水流湯湯,河邊露氣正濃,帶有淩晨的絲絲涼氣。
當我走過淇園的時候天還未破曉,遠處的天邊,掛著一鉤下弦的殘月,近處的杏花,在清曉淡淡的月光之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氣。

注釋
淇(qí)縣:今屬河南,淇水流經此地。
高登橋:橋名,在淇縣城南。
湯(shāng)湯:大水急流貌。
朝涉河:在淇縣南。
淇園:在淇縣西北。產竹。

賞析

前兩句寫詩人早行經過高登橋與朝涉河。“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從這兩句來看,可見詩人行之早。“湯湯”用詞是極為恰當的。後一句寫到清涼的露氣,前麵寫到“朝涉河”,前後貫通一體,使人滿心歡悅。這類遣詞用語微細之處,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經意,卻表現出詩人的藝術素養。這裏麵包含著高超的語言技巧,卻又使人讀來不覺,此正大家手筆。

後兩句寫詩人經淇園的竹園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氣。“行過淇園天未曉”及前二句均寫詩人早行經過的三個地方,皆為平列。“一痕殘月杏花香”,既寫早行所見,又描繪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頗有畫意。前麵流水湯湯,寫聽覺;露氣清涼,寫觸覺;這兩句,寫視覺和嗅覺。天邊,殘月一痕;眼前,杏花滿枝;耳邊,流水湯湯;膚上,涼露清清;鼻中,花香沁人。在朦朧的晨光和露氣中,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回北京途經河南淇縣所作。詩人於拂曉朦朧中登上高登橋,時值仲春,景色清豔迷人,詩情油然,寫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成誌偉.中國古代詩歌精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7:420
2、周嘯天.元明清名詩鑒賞.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