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吳江有感

落日鬆陵道,堤長欲抱城。
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
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
廿年交舊散,把酒歎浮名。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日落時在鬆陵道上前行,長長的江堤圍繞著這座古城。
塔影在湖水中隨波浮動,長橋牽引出一彎新月出生。
街市寂靜無人皆因逃稅,江寬見不到客船都在逃避官兵。
二十年間故友舊交多離散,端起酒杯感歎這身外浮名。

注釋
吳江:在今江蘇省南部,西臨太湖。
鬆陵:指吳江。
堤:指吳江縣長堤。《大清一統誌》記載:長堤在吳江縣東……界於江湖之間,明萬曆十三年重築,長八十裏。
塔:吳江東門外方塔。
橋:指吳江城外利往橋,又叫長橋,共有八十五孔。引:長。
交舊:老朋友。
把酒:拿起酒杯。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康熙七年(1668)春,作者吳偉業應友人吳琦之邀請從家鄉江蘇太倉往浙江吳興,途經吳江。由於當時因戰亂和繁重的苛捐雜稅,鄉村破產、百姓逃亡的現象比較常見,故作者有感而發。

參考資料:
1、錢仲聯 章培恒.名家品詩坊 元明清詩.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24-127頁
2、朱眉叔.清晚清文學作品譯注講析.沈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65-66頁
賞析

這首詩扣住吳江的地理形勢和有關的曆史事件,巧妙地融寫景、敘事、抒情為一體,寓意深刻,感慨良多。

此詩上半部分描寫吳江自然景色,首聯所說“鬆陵”,為吳江舊稱。吳江縣城東南舊有一條長堤,界於鬆江與太湖之間,蜿蜒八十餘裏。詩人走在黃昏的吳江道路上,遠遠望去,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縣城一樣。一個“抱”字,把長堤擬人化了,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寫出了它對吳江縣城護擁偎倚的情態。首聯是對吳江的遠眺,頷聯兩句,則由遠而近,進一步作具體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