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後逢村叟

經亂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傷魂。
因供寨木無桑柘,為著鄉兵絕子孫。
還似平寧征賦稅,未嚐州縣略安存。
至今雞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獨倚門。

標簽: 戰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經曆了多次戰亂的老翁住在一個破敗的村莊裏,這村子中事事都叫人傷心。
因為修建軍隊營寨,村中的桑樹和柘樹都被砍光了。因為組建鄉兵,村中的青壯年都戰死沙場,老頭兒都斷絕了子孫。
在這種時候,官府的賦稅卻一點兒不能少,還像太平無事的年成一樣征收。不但本鄉如此,其他州縣也未曾有過安撫體恤。
現在連雞犬都星散而不知去向,隻剩下老人在日落時戰零零地倚著柴門歎息。

注釋
亂後:指唐末黃巢起義後。
經亂:經過戰亂。此句一作“八十老翁住坡村”。
傷魂:傷心。此句一作“村中牢落不堪論”。
寨木:修建軍隊營寨用的木頭。
著:一作“點”,點派,征集。鄉兵:地方武裝。
平寧:太平安寧的年頭。
未嚐:不曾。略:稍微。安存:安撫體恤。
星散:像空中的星星般分散消失,不知去向。
獨:一作“哭”。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末社會動蕩時期。唐末王仙芝、黃巢起義之後,軍閥連年混戰。在這個詩人歎息的兵荒馬亂的年代,人們受盡各路軍閥無恥的搜刮盤剝,還要遭受朝廷官府變本加厲的賦稅徭役的壓迫。《亂後逢村叟》一詩正是那個民不聊生的時代廣大農村生活的反映。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1-432
賞析

首聯雖是轉述村叟的情況,但可以烈感受到無比的淒惻、沉痛之情。頷聯寫戰亂給村叟帶來的災難。桑柘,表達對官府朝廷無聲而無比憤怒的控訴和抨擊。頸聯則通過村叟欲求生存的願望的破滅,使全詩具有了一種普遍性指向和代表意義。尾聯衰翁有氣無力倚門對著前山的落日,傳神地呈現出一個衰憊乏倦、孤苦無依的老翁形象。

不像多數“傷田家”一類揭示民生疾苦的詩作,常用貧富極端對立的方式來造成強烈的反差效果,以此對現實進行抨擊((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等),在這裏,詩人隻是真實地記敘、描摹亂後村叟的悲慘生活,而且這種記錄是以一種客觀、平靜的方式進行的。詩中不寫與“逢”字有關的內容,也沒有與作者自己主觀情緒有關的字眼,相形之下,首聯在全詩中便顯得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