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處士序

[唐代] 韓愈 [简体]

河陽軍節度、禦史大夫烏公,為節度之三月,求士於從事之賢者。有薦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穀之間,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人與之錢,則辭;請與出遊,未嚐以事免;勸之仕,不應。坐一室,左右圖書。與之語道理,辨古今事當否,論人高下,事後當成敗,若河決下流而東注;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無求於人,其肯為某來邪?”從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為國,不私於家。方今寇聚於恒,師還其疆,農不耕收,財粟殫亡。吾所處地,歸輸之塗,治法征謀,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義請而強委重焉,其何說之辭?”於是撰書詞,具馬幣,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廬而請焉。

先生不告於妻子,不謀於朋友,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於門內。宵則沫浴,戒行李,載書冊,問道所由,告行於常所來往。晨則畢至,張上東門外。酒三行,且起,有執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義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決去就。為先生別。”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處何常,惟義之歸。遂以為先生壽。”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無變其初,無務富其家而饑其師,無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無昧於諂言,惟先生是聽,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寵命。”又祝曰:“使先生無圖利於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辭曰:“敢不敬蚤夜以求從祝規。”於是東都之人士鹹知大夫與先生果能相與以有成也。遂各為歌詩六韻,遣愈為之序雲。

標簽: 古文觀止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
河陽軍節度使、禦史大夫烏大人,做節度史三個月,向手下賢能的人們征求賢士。有人舉薦石先生,烏大人說 :“石先生怎麽樣?”回答說:“石先生居住在嵩邙山、瀍穀河之間,冬天一件皮衣,夏天一件麻布衣服;吃的嗎,一天吃一 盆飯、一盤蔬菜。別人給他錢,就謝絕;請他一起出遊,沒有找借口拒絕的;勸他當官,便不理睬;坐的隻有一間房間,左右全是圖書。

跟他談道論理,辯論古今的事物的得失,評論人物的高下,事後成敗與否,就如同河流決堤向下遊奔流注入東海,就如同四匹馬駕駛著輕車走熟路,而曆史著名駕禦高手王良、造父也與他不相上下啊,聽了他的話就如同明燭高照一樣地亮堂、就如同數目計算了一樣清楚並且可以預卜未來。”烏大夫說:“石先生有誌於隱居自在到老,不求於人,他肯為我來當官嗎?”手下的人說:“大夫您文武全才忠孝具備,為國家求才,不是為自家私利。

創作背景

本文作於810年。烏重胤於810年(元和五年)四月就任河陽軍節度使。烏上任不久即訪問賢才,渴望共濟國事。石洪為洛陽人,德高望重,頗具才略,一度為黃州錄事參軍,後歸隱洛北十年之久。當烏氏以國之大事相邀,石洪便欣然出山就任其幕府參謀。東都人士作詩餞別,並請韓愈寫序以贈之。

評析

《送石處士序》的主旨一為闡明石處士此次出仕不違初衷,為行其所當行;二為借此時機,對他作一些規誡,並且通過此事對節度使烏公也含蓄地有所規誡。韓愈主要就是在這兩層上作文章。但從表麵上看,文章卻無處不在讚揚處士的“惟義之歸”與烏公的“求士為國”,讚之正所以規之、勵之也。文章的結構僅為兩段:上段寫烏公與從事討論求賢之事,由兩人之間的問答,寫出石處士其人。筆法活絡,控禦自如。

既讚處士之賢,同時也讚烏公之能知賢、求賢。雙方的共同點在一個“義”字上,並以此“義”解眾人對處士出仕之疑。下段寫處士的應聘與眾人的餞行。寫其應聘之果,赴行之速,可以看出行事自有決斷,與前麵寫其議論古今人物之當、料事成敗之神頗能呼應,讓我們感到此人果非常人。規勸處士與烏公的話,則通過送行者口中各各道出,委婉而得體。古文家筆法之妙,在於貌似自然地隨物宛轉,對材料似乎毫無取舍,而實際上極文心結構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