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譯文
至今記得,在飯顆山上與你相遇,剛好是正午太陽當頂,你頭上戴著竹笠。
詢問你,你我分別後為何如此消瘦?怕是這一段歲月裏作詩太費辛苦。
注釋
戲贈:意思是開玩笑的話。其實,所謂開玩笑,往往表現了至交之問的真情實話。
飯顆山:山名。相傳在長安一帶。“飯顆山頭”一作“長樂坡前”。
此首《戲贈杜甫》大約作於公元746年(天寶五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兗州最後一次相遇時。李杜二人自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在洛陽相識並結下深厚友誼,直至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彼此十分了解和尊重。他們交往密切,曾同遊齊魯,此後雖難相見,但仍相互關心、思念。
《戲贈杜甫》是李白贈杜甫的詩。李白和杜甫,這兩位唐代大詩家,雖然在年齡上李大杜小,相差了十一歲,他們卻成了忘年之交。對詩歌藝術的狂熱喜好和高深造詣,促使他們成為誌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遠大抱負、正義立場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們情同骨肉,終身不逾。這高尚的友情,和他們美妙的詩歌一樣,垂諸千古。
在李白和杜甫的詩歌交往中,相互贈和很多。李白的這首《戲贈杜甫》,引起過前人的誤解,都出在這個“戲”字上。郭沫者對此有過精辟的辨析。自從唐人孟棨解說為李白譏笑杜甫作詩拘束之後,似乎成了定論。郭沫若不然其說,是高明的見解。郭對詩的末兩句解釋為李問杜答,信增親切,不失為一說。其實,“戲”字並不都是譏笑的含義,也可以解作“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