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識事淺,強學幹名利。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
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我遺世意。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欲緩攜手期,流年一何駛。
少年識事淺,強學幹名利。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
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我遺世意。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欲緩攜手期,流年一何駛。
譯文
年青時我涉世太淺,勉力追求功名祿位。
隻為聽信躍馬年華,卻恨沒有超人智慧。
麵臨世事哪隻是說說而已,累積仕曆也並非不被任用。
既已缺少任我本性的快樂,恐怕還要招來背時的牽累。
明淨的冬日可見遠處群山,凝雪覆蓋了山林的蒼翠。
走出城東樹林隻見一片潔白,更觸發了我遺落塵事的心意。
我惠連弟素有清高情趣,早就談起過世外的情事。
想要延緩攜手同隱的日期,可流年多麽容易消逝。
這是一首言誌詩篇,寫作年間為安史之亂前。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張九齡罷相,王維對政治熱情退減,這一段時期也是他生涯中一大轉折點,是他後半生過上半官半隱生活的關鍵。這首詩就作於這一時期,反映了他這一時期的思想狀況。
這首詩的開篇,幹脆利索,開門見山,一氣嗬成,將詩人內心憤懣苦惱的矛盾心理悉數展現在讀者眼前。前八句直抒感慨,亦是對詩人前半生仕途的總結。少年氣盛之時,不諳世事,盡力苦學隻為求取功名利祿。行至途中,回首走過的仕途,卻是那般苦不堪言。“強學”、“徒聞”、“苦無”、“豈徒言”、“累官”、“寡”、“恐遭”,這一連串如瀉閘之水般噴湧而出的用詞,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苦悶之情。
在這開門見山的暢吐背後,不難想象出詩人仕途跋涉中的艱辛與煩惱,那苦不堪言的心情,身心俱碎的狀態。然處在這樣的仕途漩渦裏,又是豈能奈何得了的。想要“遂性歡”,卻又害怕遭來“負時累”。麵對世俗紛繁的厭倦,對現實世界的進退維穀,矛盾交織的內心掙紮,低首徘徊的他,究竟又該何去何從。前八句一瀉而下的傾訴,將詩人的內心世界展現得遺漏無疑,在讀者麵前勾畫出一位茫然徘徊,為人生追求而苦悶的仕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