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
身遊萬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鄰舫有時來乞火,叢祠無處不祈風。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鴉戍堞空。
譯文
我半世以來飄零不定,像蓬草隨風;誰想到今年又往巴東,那地方,已多來出現在我的夢中。
我就要進入那險阻難行、萬死一生的蜀地;行走在危機四伏的小路,麵對高聳的百嶂千峰。
鄰船有人來借火種,荒野的神祠,總有人在祈求順風。
乘著晚潮船泊在淮水南岸,戍樓空無一人,隻有烏鴉啼叫,回蕩在淒迷的夕陽中。
注釋
泊:停船。
半世:半生,半輩子。
無歸:無所歸宿。
轉蓬:蓬草隨風飄轉,因之比喻到處漂泊。
巴東:古郡名,轄今重慶奉節、雲陽等縣。陸遊此行赴夔州,即奉節。
萬死一生:猶言九死一生。極言生命的危險。
千峰百嶂:形容山巒重迭。嶂,指高險像屏障的山。
鄰舫:相鄰的船。
乞火:求取火種。
叢祠:鄉野間的神祠。
祈風:祈求一路順風。
幹道五年(1169年),陸遊四十五歲,奉命為夔州通判。次年(1170年)六月初,他從臨安出發,踏上了入川的水程。這首詩是六月二十八日舟過鎮江,停泊在瓜洲時所作。
詩首聯就抒發身世之感,說自己長期輾轉道路,似隨風飄轉的蓬草一樣,沒想到今年又往巴東去。以蓬草喻生涯無定,是前人常用的比喻,陸遊用在這裏,不但很切合他的身世,更因為他此刻離家不久,還帶著離別的遺愁,所以分外淒切。“無歸”二字,結合陸遊生平以收複國土為己任,渴望戰鬥在前線來看,不僅僅是說自己似飛蓬,不能安居,而是對此行是到夔州,仍是閑職,不能為國出力而感到不滿。
次句寫赴官巴東,構思巧妙,不直說其事,而說自己做夢到巴東,既說出了目的地,又表現了自己複雜的心情。陸遊在出發以前,曾作《投梁參政》詩,直率地說自己“殘年走巴峽,辛苦為鬥米”,“但憂死無聞,功不掛青史”,夢到巴東,正是這一心情的反映。當然,三峽蜀道之難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次聯便遙想此行前程的苦難,說蜀道是萬死一生的險地,自己將步入那千峰百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