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舉翅萬餘裏,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複北翔。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舉翅萬餘裏,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複北翔。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譯文
大雁生活在遙遠的塞北,那是荒涼無人的地方。
舉翅飛行萬餘裏,飛行棲息都是結伴而行。
冬天在南方飽食稻穀,春日一到又再飛回北方。
田中有一種草叫轉蓬,總是隨風遠飛四處飄揚。
從此永遠離開自己的根,萬年難相會各在天一方。
可憐那遠征的將士,怎能離開四方歸家鄉。
戰馬永遠不卸征鞍,鎧甲永不離人身旁。
歲月流逝人已漸漸衰老,什麽時候才能返回故鄉?
神龍藏身在深淵,猛獸漫步在山岡。
狐死頭還向山丘,人的故鄉怎能忘!
據考證,這首詩作於曹操的晚年,即公元208年(東漢末年的建安十三年),曹操大敗於赤壁之戰以後。當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年事漸高,麵對戰亂連連,統一中國的事業仍舊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招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於建功立業。這首詩是曹操按舊題寫的新詞。
這首詩分為四層。前六句為第一層,寫出了鴻雁的境遇及其春來冬去的候鳥特征。接下來四句為第二層,寫轉蓬辭根寄寓自己和征夫的身世飄零之歎息。再接著六句為第三層,寫自己有感於大業未竟,任重道遠而老之將至。最後四句為第四層,寫龍、虎、狐的不離故地,不忘窟穴,來反比征夫們的流離輾轉,有家不能歸。這首詩開頭連用兩組比興,最後又以比興作結,首尾相互照應,全詩和諧統一,渾然一體。
首六句采用比興手法。一開頭,詩人略一勾勒,便寫出了鴻雁的境遇及其春來冬去的候鳥特征。“塞北”、“無人鄉”強調其孤寂寥落,“萬裏餘”則突出路途之遙。鴻雁萬裏遠征,與同類結伴而行,相濡以沫,處於寂寞淒涼的環境中;它們隻能服從節令的安排,嚴冬則南飛而食稻,陽春則北翔而重回,其辛勞困苦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