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夜已經深了,香爐裏的香早已燃盡,漏壺裏的水也將漏完。夜風輕柔卻也帶著點點寒意。
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難以入睡,隻見花影隨著月亮的移動,悄悄地爬上了欄杆。

注釋
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宋代製度,翰林學士每夜輪流一人在學士院值宿。這首詩《千家詩》選入,改名“春暮”。
金爐:銅製香爐。
漏聲殘:指水將滴完,即天快亮。漏聲古代用來計時的漏壺中滴水的聲響。
翦翦(jiǎn):形容風輕且帶有點寒意。
惱人:引逗、挑動人。
欄幹:欄杆。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攔物。

賞析

王安石這首小詩,在他的集子裏,本名《夜直》,也就是說在翰林學士院中值夜班時所寫。《千家詩》後麵第80首《直玉堂作》(洪谘夔)和第83首《直中書省》(白居易)都是寫這種情景。此處,選詩者為了切合集中按四時編排的特色,將題目改成了《春夜》。

王安石於公元1042年(宋仁宗慶曆二年)進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變法萬言書,未被采納。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寧元年),神宗準備實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進京麵對。經過二十六年的漫長歲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變法主張未能實現。此時形勢突變,遇到了賞識他主張的銳意變法的新帝,正是龍虎風雲、君臣際遇的良機,大展鴻圖,即在眼前。

簡析

(一)整體評說。

這是春夜懷人之作。詩人沒有正麵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麵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於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這首詩的好處是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隻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

其實不看作者的寫詩背景,單獨看詩,是看不出這是懷念親人的。但從詩詞中可以感覺出,作者因為心裏惦念著某事或某人,顯得睡臥不安。

(二)寫作手法。

這首詩主要特點是委婉含蓄。作者寫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種物景的變化來替代的,沒有直言,這體現了中國詩詞一貫含蓄的作風。作者寫心情,用的是“托詞”,口裏說是惱春色,實際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此詩還使用了借代等手法。

(三)解說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