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鬱鬱澗底鬆

[魏晉] 左思 [简体]

鬱鬱澗底鬆,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茂盛蔥翠的鬆樹生長在山澗底,風中低垂搖擺著的小樹生長在山頂上。
由於生長的地勢高低不同,山頂徑寸的小樹,卻能遮蓋百尺之鬆。
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獲得權勢,有才能的人卻被埋沒在下級官職中。
這種情況恰如澗底鬆和山上苗一樣,是地勢造成的,其所從來久矣。
漢代金日磾和張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遺業,子孫七代做了高官。


馮唐難道還不算是個奇偉的人才嗎?可就因為出身微寒,等到白頭仍不被重用。

賞析

這首詩寫在門閥製度下,有才能的人,因為出身寒微而受到壓抑,不管有無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據要位,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不平現象。“鬱鬱澗底鬆”四句,以比興手法表現了當時人間的不平。以“澗底鬆”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僅有一寸粗的山上樹苗竟然遮蓋了澗底百尺長的大樹,從表麵看來,寫的是自然景象,實際上詩人借此隱喻人間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會內容。形象鮮明,表現含蓄。

中國古典詩歌常以鬆喻人,在此詩之前,如劉楨的《贈從弟》;在此詩之後,如吳均的《贈王桂陽》,皆以鬆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