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訪吳畫?普門與開元。
開元有東塔,摩詰留手痕。
吾觀畫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實雄放,浩如海波翻。
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
亭亭雙林間,彩暈扶桑暾。
中有至人談寂滅,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捫。
蠻君鬼伯千萬萬,相排競進頭如黿。
摩詰本詩老,佩芷襲芳蓀。
今觀此壁畫,亦若其詩清且敦。
祇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複溫。
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
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
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
摩詰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
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衽無間言。
何處訪吳畫?普門與開元。
開元有東塔,摩詰留手痕。
吾觀畫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實雄放,浩如海波翻。
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
亭亭雙林間,彩暈扶桑暾。
中有至人談寂滅,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捫。
蠻君鬼伯千萬萬,相排競進頭如黿。
摩詰本詩老,佩芷襲芳蓀。
今觀此壁畫,亦若其詩清且敦。
祇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複溫。
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
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
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
摩詰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
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衽無間言。
譯文
到哪兒去尋訪吳道子的畫?普門和開元兩座寺院的牆壁。
開元寺有東塔,留存著王維繪畫的手跡。
我看古往今來的畫家,沒有誰比得上這兩位先生尊貴的品級。
道子的畫風實在雄奇奔放,浩浩蕩蕩如同海浪翻滾。
當他下筆時靈感像疾風驟雨,畫筆未到處氣勢已先奪人。
在那高高的兩棵沙羅樹間,燦爛的朝陽從扶桑冉冉東升。
畫中間有至高無上的佛祖,在講說寂滅的教義是超脫死生。
覺悟的信徒全都在悲哀哭泣,也有人手捫胸膛表示理解不深。
天竺的眾多君長和千千萬鬼王,互相擁擠爭聽佛法,像黿一樣拚命把頭伸。
摩詰本是一位可敬的老詩人,如佩香草詩風秀美芳芬。
現在觀看他的壁畫,也像詩品一樣樸美清淳。
畫中的祇園弟子個個清瘦如仙鶴,內心枯寂宛若死灰不會再溫。
門前的兩叢竹子,霜雪般清勁竹節貫連著竹根。
枝幹交錯,繁亂的葉子像在搖動,一一都能找到根源和經脈。
這首詩是組詩《鳳翔八觀》之三,寫於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作鳳翔府簽判時,時年二十六歲。王維與吳道子並為唐代開元(713-741年)、天寶(742-756年)年間的有名畫家,鳳翔的普門與開元二寺的壁間,俱有二人的佛教畫,詩人於遊觀二寺時見到王、吳二人的畫,便寫下這首詩。
這首詩表達了對王、吳二人繪畫藝術的觀感及評價。
詩的發端四句,以錯落的句法,點切詩題,交待王、吳二人畫跡的所在,使人了然於普門、開元二寺俱有吳畫,而王維的畫則在開元寺的塔中。下麵“吾觀”二句,緊接著對二人的成就作概要的評斷,肯定他們在畫苑中並列的崇高地位。下麵即分別描寫二人的畫象及是人所感受到的各自的藝術境界。
“道子實雄放”之下十句寫吳道子畫。“雄放”二字概括地道出吳畫的藝術風格特點。“浩如海波翻”句以自然界的現象盡致地形容出雄放的氣勢。“當其”二句是詩人從畫像中所感受到的吳道子運筆時的藝術氣概。這種對吳道子創作過程的體會,也表達了詩人自己的藝術思想。後來詩人在其《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中曾說:“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麽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