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下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下種田的農夫餓死。
注釋
憫:憐憫。這裏下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這兩首詩的排序各版本下所不同。
粟:泛指穀類。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四海:指全國。閑田:沒下耕種的田。
猶:仍然。
根據唐代範攄《雲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這首思首思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本思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思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