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瞻哀辭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裏一招魂。

標簽: 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自定州貶官到嶺南,雪浪石因此與世不聞;而今你竟謝世而去,石卻在故地留存。
可愛可敬的墨石,質地是如此的堅硬凝重,不減當年潔白的浪花狀脈痕。
我要像你當年酌酒賞石那樣,把中山酒向杯中滿斟;還要像你當年用大盆盛石那樣,重新修治雪浪齋並添置丈八盆。
你終於不願歸北與親人團聚,客死江南也是出於避禍之心;我今隻能在萬裏外的定州城,寫此哀辭為亡友灑淚招魂。

注釋
蘇子瞻:即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石:指蘇軾所收藏的一塊墨石。
人亡:指蘇軾亡故。
堅重質:指石質堅硬凝重。
浪花痕:指墨石上的白色紋脈,如雪浪花留下的痕跡。
中山酒:中山所產的酒。中山:定州的別稱,在今河北省定縣。
丈八盆:蘇軾盛石的盆。
不歸北:未能北歸,蘇軾當時在常州(今江蘇省常州市),並卒於此地。

賞析

首聯“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從人石俱貶寫到石存人亡,一開頭就具有強烈的感傷色彩。詩人從“石”入手,自然渾成。石存人亡的襯托,突現了蘇軾的不幸。當年,蘇軾被貶南方,這塊心愛的玩石,隨其同往,可謂同病相憐;而如今人去石存,大有人不如石之慨。而讚美“石”質的“堅”與“重”,則暗含詩人對蘇軾為人立世之本的欽佩。蘇軾一生,在政治上從不因一己之利而朝三暮四,始終堅持獨立的品行。

石隨人貶,一個“俱”字,道盡了當時的世態炎涼。更傷感的是,蘇軾所欣賞的雪浪石雖“不聞”而“尚存”,雪浪齋還可重新“葺治”,而石和齋的主人蘇軾卻再也見不到了,充滿了物是人非之感。

創作背景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自儋州(今海南儋縣)貶所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詩人九月得知蘇軾病逝的噩耗,於是寫下了這首睹物思人的哀辭。

參考資料:
1、繆鉞,霍鬆林,周振甫,吳調公,曾棗莊,葛曉音,陳伯海,趙昌平,莫礪鋒,劉永翔等撰寫.宋詩鑒賞辭典 新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7:第326-3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