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早已嚐新。隔牆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賣瓜聲過竹邊村。
譯文
北邊高地上很多玄辛勤地踏水灌地,玄們已經嚐過了新收割的西水邊上的早稻,隔著牆打來酒,燉上細鱗魚。
忽然間下了一陣雨,使玄感到涼爽,可是一會兒連一點雲彩也沒有了。賣瓜玄已走過竹林旁的村莊。
注釋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常山:縣名,今浙江省常山縣。
隴(lǒng):高地。
踏水:用雙腳踏動水車。
禾早:早熟的稻米。
嚐新:指品嚐新稻。
沽(gū)酒:買酒。
纖鱗(lín):小魚。
更無:絕無。
霎(shà)時:形容極短的時間。
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詞人被重新起用,出任紹興(今浙江紹興)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六月中旬到任。這是詞人由鉛山赴紹興途中,經過浙江常山時寫的一首農村詞。
詞的上片通過選取江南農村獨具特色的題材和生活場景,描寫了鄉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達了洋溢在作者心頭的喜悅。“北隴田高踏水頻”,北麵高地上的農民在不停地踏著水車,灌溉農田。“頻”充滿動態和聲勢,也暗示出農民在農忙時節的辛苦勤勞。“西溪禾早已嚐新”,與此不遠的一個村莊,農民們已收割完早稻,他們已碾出了新米,蒸出了噴香的米飯。“嚐”寫出豐收年景的來之不易和豐收年景裏人們的喜悅。
“隔牆沽酒煮纖鱗”,一天的勞作結束,煮上從河裏撈到的細鱗魚,倒上白天買來的酒,有吃有喝,有滋有味,一天的疲憊和辛苦都煙消雲散了。上片三句描寫的是三幅畫麵,三幅畫麵地點不同,風采各異,似同時(或先後)收入作者的眼簾,構成一幅充滿生機、生動獨特的農村生活畫卷。“北隴”“西溪”“隔牆”等詞語不僅突出了鄉村氣息,更暗示出空間的開闊廣袤,讀來讓人思維活躍疏宕,毫無局狹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