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無人行

[南北朝] 吳均 [简体]

劍頭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鐵騎追驍虜,金羈討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風霜。
男兒不惜死,破膽與君嚐。

標簽: 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嗬,寶劍,尖利如刺芒,我常拿在手上,愛看它放射耀眼的凜凜寒光。
嗬,戰馬,身披鐵鎧甲,口銜金絡頭,多麽威武雄壯,我飛身上馬,追殺凶猛的敵寇,征討狡黠的胡羌。一往無前嗬,勢不可當!
江南八九月,正秋高氣爽,邊塞的原野呀,早已霜厚風狂。
好男兒,為國效忠,何懼艱難困苦,不惜戰死沙場!嗬,朋友,讓我破開肝膽,掬一腔熱騰騰的血請您嚐一嚐!

注釋
胡無人行: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名,歌辭內容寫邊塞生活和征戰之事。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通稱歌行體。
芒:物體的鋒刃之處。
恒:經常,持久。持:保持。
鐵騎:披著鐵甲的戰馬。借指精銳的騎兵。驍虜:指凶勇的敵人。
金羈:飾金的馬籠頭。常用以借指馬,這裏借指精銳的騎兵。討:征討,討伐。黠羌:狡黠的羌人。
高秋:天高氣爽的秋天。

賞析

這首詩的動人處,主要在於貫通全詩的那種慷慨激昂的感情和淩厲直前的氣概。

詩的開篇寫劍之尖利如芒、明亮照眼,詩人從劍起興,睹物生情,展開聯想,拓展慷慨激昂的情懷和殺敵報國的氣概。

“鐵騎追驍虜,金羈討黠羌”,寫鐵騎奔馳,窮追敵寇。“鐵騎”,披著鎧甲的戰馬;“金羈”,飾金的馬絡頭。二者互文見義,再加上手中的利劍,使鐵騎奔突,喊殺震天,窮追敵寇的激烈的戰爭場麵躍然紙上。“追驍虜”、“討黠羌”,說明對手也非常厲害,反襯戰爭的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