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曲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
絳袍春淺護雲暖,翠袖日暮迎風涼。
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
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好顏色。

標簽: 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江無邊無際荷花正芬芳,秋江的女兒們想你想斷腸。
春天剛到紅色袍帶雲護暖,夕陽西沉翠綠袖口迎風涼。
鯉魚風吹動江中白浪,秋霜降落洞庭滿地飛木葉。
采蓮人要蕩舟到何處,你要愛惜荷花的好顏色。

注釋
此詩弘治、毛晉本,題下有“兼善狀元禦史”六字。兼善,即泰不華,字兼善,十八歲中右榜狀元,曾任江南行台監察禦史、中台禦史,以敢於直諫聞名於朝。
秋江渺渺:秋天的江麵浩大無邊,看不到盡頭。芙蓉芳:荷花散發芳香。
斷腸:形容極度的思念棚悲痛。即秋霜將至,莢蓉凋零,采蓮女們無比憐惜。喻對賢良受挫而深表同情。
絳(jiàng)袍:即絳紗袍,古代常用著朝服。

創作背景

薩龍光將這首詩定為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所作。薩都剌寫詩勉勵任西台禦史的張子壽,希望他能像狀元禦史泰不華一樣,在政治上有所作為。

參考資料:
1、廖菊楝編著.薩都剌: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10:101-104
賞析

有人將《芙蓉曲》解釋為婉言進諫的政治隱喻詩,也有人認為此詩暗含感傷身世、知音未遇等意義。對於現代的讀者來說,隻將這首詩視為一首麗情樂府,分析和領略它的意境和藝術風格,也無不可。自古以來,尤其是南北朝樂府裏,有諸多作品描寫江南采蓮這一風俗,以及由此而衍發的采蓮人的各種情思。薩都剌這首《芙蓉曲》繼承前人樂府詩之風,以芙蓉起興,描寫水鄉女子觸景生情,哀傷青春易逝。

詩的首聯描寫了秋日江上的芙蓉和江上蕩舟的女子。江上芙蓉盛開的美景,與女子的斷腸愁思相對舉,兩相映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