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漁者

[唐代] 鄭穀 [简体]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江浦風 一和:浦浦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標簽: 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無邊淮河白浪滾滾,白發漁翁以船為家。水邊輕風陣陣,漁船隨處飄流。
老漁夫剛剛釣得的尺把長的鱸魚,兒孫們在荻花從中忙著吹火飲食。

注釋
白頭波:江上的白浪。
白頭翁:鳥類的一種,文中指白頭發的老漁翁。
逐:跟隨,隨著。
浦:水邊,岸邊,或為風的“呼呼”聲。
吹火:生火。
荻(dí):生在水邊的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花呈紫色。

參考資料:
1、傅義.鄭穀詩集編年校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第10頁
2、喬繼堂.國人必讀唐詩手冊: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03:第366頁
3、魏紅霞.唐詩三百首: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05:第132頁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淮河漁民生活的七絕詩歌,短短七言二十八個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釣風情畫。此詩情理兼備,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諧、閑適安逸的垂釣圖表現了漁者生活的樂趣。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描述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漁父,以船為屋,以水為家,終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沒於江河水麵,飄泊不定,飽受江風吹襲,為衣食而奔波勞苦。其中“白頭波上白頭翁”連用兩個“白頭”,是為了強調老漁父如此年紀尚飄泊打魚,透露出作者的哀歎之意。寫漁人之“漁”,表現了漁者搏擊風浪的雄姿,灑脫、利落。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鄭穀早年交遊與長安求仕時期(懿宗鹹通中至僖宗幹符末)。這一時期可以說是鄭穀詩歌創作的早期。這一時期的李唐雖然各地叛亂不斷,但唐王朝的力量尚處於優勢,長安及其周邊地區也算安定。

參考資料:
1、傅義.鄭穀詩集編年校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第10頁
2、陳伯海.唐詩匯評 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第28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