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情盡橋

[唐代] 雍陶 [简体]

從來隻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標簽: 送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世間最難了斷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盡橋呢?
就改名為折柳橋吧,該是離恨就像柳葉一條條地擺蕩在心頭啊!”

注釋
從來:向來。
盡:完。
何:什麽。
折柳:折柳送別,是古代習俗,取“柳”諧音“留”,表示挽留之意。
離恨:離愁別恨。

參考資料:
1、謝怡慧.唐詩,我的靈魂伴侶 120首陪伴心靈空虛的唐詩名句:嶽麓書社,2004年:第138頁
2、周道貴.唐詩三百首詳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311頁
創作背景

854年,雍陶出任簡州刺史。簡州城外,有一座情盡橋,是人們送迎客人的地方。在一個春天,雍陶送客來到情盡橋不解其名,詢問後他結合自己送別的感受和曆來折柳送別的風俗,建議改為折柳橋。並寫了這首詩送給朋友,抒發了對朋友離別的留戀不舍之情。

參考資料:
1、張學文.離夢別魂 曆代送別詩詞大觀.北京:長征出版社,2007年:第180頁
賞析

這詩即興而作,直抒胸臆,筆酣墨暢,一氣流注。第一句“從來隻有情難盡”,即從感情的高峰上瀉落。詩人以一種無可置疑的斷然口氣立論,道出了萬事有盡情難盡的真諦。“從來”二字似不經意寫出,含蘊卻極為豐富,古往今來由友情、愛情織成的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無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為情盡橋”,順著首句的勢頭推出。

難盡之情猶如洪流淹過橋頭,順勢將“情盡橋”三字衝刷而去,詩人的這個疑問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觀點,真切地表達了前一句“情難盡”所蘊含的感情,首尾相呼應,結構緊密,更顯嚴謹,情思綿綿,更顯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