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過吳江

[宋代] 蔣捷 [简体]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渡 一作:度。橋 一作:嬌)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船在吳江上飄搖,岸上酒樓酒旗飄搖,我那滿懷羈旅的春愁隻能用美酒來消除了。船隻經過令文人騷客遐想不盡的勝景秋娘渡與泰娘橋,江風迅疾,落雨瀟瀟,實在令人煩惱。
什麽時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衣袍,在家調弄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裏心字形的盤香呢?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趕不上,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去夏又到。

注釋
吳江:今江蘇縣名。在蘇州南。
澆:浸灌,消除。
簾招:指酒旗。
秋娘渡:指吳江渡。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稱善歌貌美之歌伎者。又稱杜仲陽,為唐德宗時鎮海軍節度史李侍女。
渡:一本作“度”。
橋:一本作“嬌”。
蕭蕭:象聲,雨聲。
銀字笙:管樂器的一種。調笙,調弄有銀字的笙。
心字香:點熏爐裏心字形的香。

賞析

吳江指濱臨太湖東岸的吳江縣。這首詞主要寫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懶思歸之心情。

起筆點題,指出時序,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澆”,“一片”言愁悶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表現了他愁緒之濃。詞人的愁緒因何而發,這片春愁緣何而生。接著便點出這個命題。

“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上片這五句,用跳動的白描筆墨,具體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這“江”,就是流經吳江縣的吳淞江,即吳江。一個“搖”字,刻畫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劃動,帶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蕩漂泊之感。一個“招”字,描寫出江岸邊酒樓上懸掛的酒招子正在迎風飄擺、招徠顧客,也透露了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並希望借酒澆愁的心理。這兩句都著筆於景物的動態。

賞析二

這是一首寫在離亂顛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豔的春光與淒楚的神魂在強烈地對照著,春深似海,愁深勝似海,在時光的流逝中,“春愁”卻無法排遣。於是從看似瀏亮的聲韻中讀者聽到了夾雜著風聲雨聲的心底的嗚咽聲。

詞大致作在南宋亡後蔣捷飄零於姑蘇一帶太湖之濱的階段。這裏原是個山柔水軟的江南秀麗地。一個彷徨四顧,前程茫茫,時光空拋,有家難歸的遊子置身在此境地裏,怎能不惆悵莫名呢?詞的上片初一看無非寫春愁難解,借酒澆愁而已。略加細察,可以看出此中有大起伏,情思在跌宕中激越波蕩。詞人的一腔“春愁”待酒以澆的渴望,在“江上舟搖”的飄流中是得到瞬間的滿足的。

創作背景

南宋消亡之初,也就是公元1276年(元十三年)春元軍破臨安後,詞人開始流浪,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經吳江縣的吳淞江時,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思鄉之情以及傷國作者寫下這首詞。

參考資料:
1、沙金,安之卿,昆蘭著.,畫裏畫外話宋詞: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01:第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