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譯文
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牆裏麵,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牆裏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注釋
“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
“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
“子”,毛本誤作“小”。“飛”,《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
“繞”,元本注“一作曉。”
“柳綿”:即柳絮。
“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
多情:這裏代指牆外的行人。無情:這裏代指牆內的佳人。
本詞是傷春之作。
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讚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蘇軾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可是卻總被“無情”所惱。這正說明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忘情於現實世界。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正是基於對現實人生的熱愛。
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餘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衝淡了先前濃鬱的傷感之情。
這首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依據《全宋詞》所載的順序,此篇當於蘇軾被貶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