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聲·雨花台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幹接大長幹。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標簽: 懷古,婉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衰敗的楊柳圍繞著建康城,潮水打著空城,又寂寞的返回。放眼望去,大街小巷依舊,而歌板聲零零落落,酒簾子稀稀疏疏,昔日的繁華,如今隻有孤寂的漁人在垂釣寒江。
六朝的繁華如今就如秋草枯敗,雨花台也已空寂無人。獨自一人在此處憑欄遠眺。燕子在斜陽裏翩翩飛舞,歸來又飛去,江山已是如此景象。

注釋
賣花聲:詞牌名,即“浪淘沙”。

賞析

該詞為懷古傷今之作。上片寫登雨花台遠望之所見。白門、石頭城、大小長幹都是南京古代的繁華之地,隻今卻空有漁翁的釣竿,呈現出一派蕭瑟、冷落,對比鮮明,不勝今昔之感。下片寫雨花台之景色,筆法極其飄忽,將眼前之景與昔日之景混為一片,把內心的蒼涼沉痛之情融入景物之中,融情於景,情景交融。全詞辭采清麗自然,聲律和諧宛轉,在蕭瑟淒涼的意象中,寄托著作者深沉綿遠的感慨。

 詞的上片一開頭,作者便調動讀者的視覺與聽覺,讓人們看到的是“衰柳”,聽到的是冰冷的潮水打著空城而退去聲音。看上去作者是在寫景,而實際上就像傳感係統一樣,作者非常敏銳地從“衰柳”上,從冷潮中,感到了蒼涼冷落,並且把自己這種深沉的感慨,透露和傳導給了讀者。

創作背景

南京是六朝都城,可是清兵南下時,南京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作者在明清易代之際,正好遊覽雨花台,便通過對金陵城滿目荒涼、衰敗景色的描繪,借對六朝的追溯來表達對明朝的哀怨,於是便寫下了該首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參考資料:
1、於非.高等師範學校文科教材 中國古代文學教程作品選 下冊:雲南教育出版社,1988.08:278
2、史創新.古代詩歌精品閱讀·高中卷: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