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西征僻,風塵戰伐多。
猶聞蜀父老,不忘舜謳歌。
天險終難立,柴門豈重過?
朝朝巫峽水,遠逗錦江波。
萬裏橋南宅,百花潭北莊。
層軒皆麵水,老樹飽經霜。
雪嶺界天白,錦城曛日黃。
惜哉形勝地,回首一茫茫!
軍旅西征僻,風塵戰伐多。
猶聞蜀父老,不忘舜謳歌。
天險終難立,柴門豈重過?
朝朝巫峽水,遠逗錦江波。
萬裏橋南宅,百花潭北莊。
層軒皆麵水,老樹飽經霜。
雪嶺界天白,錦城曛日黃。
惜哉形勝地,回首一茫茫!
譯文
軍隊向西開赴討伐邪惡,風塵滾滾戰爭實在太多。
我似乎聽到了成都一帶的父老,正在吟誦著舜帝的《南風》之歌。
雲安天險終究難以立身,而況花溪邊的柴已又豈可重過?
朝朝暮暮的巫峽水啊,引我遠思那錦江之波。
萬裏橋西,百花潭北,那裏有我親手經營的草堂。
高敞的軒廊都對著流水,蒼老的樹木飽經風霜。
西部的雪嶺呈現出接天的白色,夕歸中的錦城一片金黃。
可惜那山川壯美的地方,回首遙望已然模糊渺茫。
這首詩作於永泰元年(765年)秋。五月,杜甫全家離開浣花溪草堂,乘舟東下。九月到雲安(今四川雲陽),因肺病加劇,在雲安養病,暫住在嚴明府的水閣裏。柏茂林等起兵討旰,蜀中大亂。詩人懷思成都草堂,寫了這二首詩。
所謂“形勝地”,指的是“錦水居止”內外的形勝之地。就成都草堂本身的形勝看;它位置在“萬裏橋西”與“百花潭北”之間,這一方麵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萬裏之行,始於今日。”諸葛亮對費禕的送行辭似乎言猶在耳。另一方麵勾起對民間習俗的雅興,在四月十九日那天,成群的男女老少,來往於浣花溪邊,盡情遊宴。
草堂的“柴門”前是不是停泊過東吳的客船,那“麵水層軒”有沒有反映著西山的雪影,看看那些“經霜老樹”:童童青蓋的“倚天柟樹”、濃蔭鋪地的榿木、疏柯昂藏的蒼鬆,等等,莫不洋溢著豪縱自然的風光和峻峭挺拔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