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璧月初晴

餘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紅無寐,滿村社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東升。雲色如黛,淡淡飄蕩在遠空。這美好的春景,到底屬於何人?故宮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溫。前度劉郎如今又來這裏,想不到變得如此冷寂岑岑。記得從前的元夜,車水馬龍攘攘紛紛,凝香彌漫的塵土將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燈,把暗夜照得如白晝一樣明燦。我總是沒有什麽心情,和人們攜手同去賞燈觀看。誰知道,上元夜也會禁止宵行,人稀煙斷,滿城淒風苦雨,愁雲慘淡。


猶記宣和舊日,直到南渡臨安,上元夜依舊熱鬧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書畫,幾乎散失盡淨。元宵佳節也無心打扮,任憑鬢發紛亂飛舞。寫下感時傷亂的詞章,最令人感到淒苦。如今江南也無路可走,我到處漂泊無寄處。就想起被叛軍困在長安的杜甫,月夜裏思念鄜州的親人,這種淒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誰知否?空自對著昏暗不明的一盞殘燈,長夜無眠,外麵又傳來滿村的社鼓。

賞析

此詞一起三句,以對句寫景,月明雲淡,景色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誰主?”問得突兀,實以傷心人別有懷抱,何堪對此。接著再寫臨安宮苑,湖堤天氣,寒暖適宜,但卻何匆匆乃爾,實悲歎春之易逝,國已淪亡。三接複以對句寫香陌華燈之熱鬧美麗,一結又“長是懶攜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上片最後“誰知”二句,在斷煙禁夜氣氛中,“滿城似愁風雨”。

這裏是以景物作比喻。臨安已淪陷,元朝統治者在彼發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憤。這一句如似重槌,發人猛省。

創作背景

這首詞,從詞的前麵序文裏推知是作於公元1278年。因乙亥為宋德祐元年(1275年)。“今三年矣”,實為1278年,宋亡於1276年,這時已亡國二年了。易安南奔,猶存半壁。辰翁作詞,國無寸土。說“雖辭情不及”,是謙詞,“而悲苦過之”,是實情。

參考資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130-21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