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經·胡琴

雨漱窗前竹,澗流冰上泉。一線清風動二弦。聯,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雲黃暮天。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就像雨水衝洗著窗前的翠竹,又像初春的澗泉在冰上奔逐。胡琴的雙弦交替撥動,仿佛有一絲清風從弦下送出。演奏一曲又一曲,貫聯得那樣圓熟。樂聲先是清空高妙,一變而為淒切的怨訴。令人想起昭君出塞的一幕:塞雲黃塵,天色昏暮。

注釋
小山:西漢淮南王劉安手下的文學侍從,有大山、小山之分,淮南小山存世的著名作品是《招隱士賦》,俗稱“小山賦”。又北宋詞人晏幾道號小山,有《小山詞》,風格婉麗。又張可久,字小山。這裏具有多義性。秋水篇:《莊子》篇名,述恬淡無爭的原理。這裏泛指清空高妙的歌行。
昭君:王昭君,漢元帝時宮人,因和親遠嫁匈奴。昭君怨,樂府名,又琴曲名。但此處也可按字麵理解為“昭君怨恨”。

賞析

起首兩句對仗,運用“比”的手法,表現胡琴琴聲的垮琮。“雨漱窗前竹”,承襲杜詩“雨瀉暮簷竹”(《大雲寺讚公房》)的句法,而“澗流冰上泉”,則使人聯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難”的詩句,都具有形象的聽覺效果。雨點衝刷竹葉,沙沙作響,聲音比較沉實;澗泉進流冰上,鏗鏘有聲,聲音比較清脆,這同《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原理一樣,是因琴弦粗細有別而產生的不同音色。

兩句比喻,已暗暗點現了胡琴的“二弦”。

“一線”句補明了這兩種聲音的來源。古人常把琴弦上流出的音符同風聯想在一起,如“泠泠七弦上,坐聽鬆風寒”(劉長卿《彈琴》)、“十四弦指下風生”(張可久《一枝花·湖上歸》)等。“一線清風動二弦”,既表達了琴聲的嫋嫋不絕,又使人感受到演奏者指法、弓法的嫻熟與柔和,甚而使胡琴器具的本身,增添了詩意與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