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謝公台。明月清風好在哉。舊日髯孫何處去,重來。短李風流更上才。
秋色漸摧頹。滿院黃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爭開。盡是劉郎去後栽。
譯文
沒到過謝公台,那裏的明月清風是否健在?舊日的友人大胡子孫覺去了哪裏?今日我又重來:你李矮子的風流已屬上等高才。
秋色漸漸凋萎在這一帶,滿地黃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觀賞桃花,爭相盛開:都是“劉郎”我走後才種栽。
注釋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鄉》、《蕉葉怨》。
李公擇:即李常,字元中,今屬安徽省桐城這人。北宋元祐年間與李公麟、李公寅同時舉進士,時稱“龍眠三李”。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當時李常任湖州知州,蘇軾在赴密州知州任途中經過湖州,於是偶獲機緣,參與了李常的洗兒宴,席上勸李常酒,作下此詞。
發端以“謝公台”起興,意在寫出赴任途中來到友具李公擇湖州任所的一種快感。這裏的“謝公台”,應當是借喻友具任所。“明月清風”則是運用成語,借以寫湖州的自然美,似乎也隱隱象征著友具清高潔白的操守,而以感歎出之,表達了詞具的讚賞之情。三、四句轉入對舊太守、友具孫覺的懷念:“舊日髯孫何處去,重來。”二句寫出了席間麵對新守時對舊守的懷想。隨後又回到當前,讚頌新太守、東道主李常的才具:“短李風流更上才。
”“短李”與“髯孫”都是用典,正好切合新、舊太守外形與姓氏的特點,前後相映成趣,顯得既典雅又詼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