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之僑人郭氏,每歲正月迎紫姑神。以箕為腹,箸為口,畫灰盤中,為詩敏捷,立成。餘往觀之,神請餘作《少年遊》,乃以此戲之。
玉肌鉛粉傲秋霜。準擬鳳呼凰。伶倫不見,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揚。
到處成雙君獨隻,空無數,爛文章。一點香檀,誰能借箸,無複似張良。
黃之僑人郭氏,每歲正月迎紫姑神。以箕為腹,箸為口,畫灰盤中,為詩敏捷,立成。餘往觀之,神請餘作《少年遊》,乃以此戲之。
玉肌鉛粉傲秋霜。準擬鳳呼凰。伶倫不見,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揚。
到處成雙君獨隻,空無數,爛文章。一點香檀,誰能借箸,無複似張良。
譯文
黃州僑居人郭遘,在每年的正月都會迎請紫姑神。用簸箕作紫姑神身軀,用一隻筷子代替口說話。在灰盤中寫字、作詩。這樣作詩很快,一會就寫成了。蘇軾前去觀看,迎請紫姑神過後,作《少年遊》戲諷這件事。
肌體被打扮得像玉鉛粉一樣白,可以與秋霜相比。準確地模擬鳳呼喚凰的聲音。樂官伶倫的律譜中看不到,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錢的“清香”也傳不開名聲,都是如米皮、穀殼似的散發著。
筷子到處都是成雙的,但紫姑神寫字、說話、作詩隻用一根筷子,空空洞洞沒有什麽內容盡是文字遊戲。紫姑神一張小口插上如香檀的箸,誰能憑借箸為籌以獻策,沒有第二個像張良那樣的人。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元月,蘇軾觀看了黃州僑居人郭遘迎請紫姑神的過程,作該詞戲諷郭遘迎請紫姑神,希望人們能改變舊的風俗習慣。
上片,運用神話傳說,戲弄、嘲笑紫姑神。“玉肌鉛粉傲秋霜,準擬鳳呼凰”,畫出了紫姑神“玉肌鉛粉”的“箕”體和以“鳳呼凰”的“箸”音等的神相。“伶倫不見,清音未吐,且糠批吹音,黃帝樂官的音律中看不到,以“清香”作引誘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錢這一舉動也傳開不去,全都屬於米皮、穀殼一類的糠秕,四處吹噓飄揚。
紫姑神雖命賤位卑,受到祭祀,但蘇軾還是向世人指明紫姑神隻不過是位“金玉的外,敗絮的中”的愚弄百姓的“坑三姑娘”。“糠秕吹揚”四字,一針見血,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