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三十三年

[宋代] 蘇軾 [简体]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餘,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隻君與長江。凜然蒼檜,霜幹苦難雙。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鬆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夢裏、相對殘釭。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這三十三年以來,今天還有誰存在?算來隻有王長官的高潔品格能與長江相提並論。其風骨凜然如蒼檜,霜幹承受了多少苦難。聽說司州古縣,雲溪上,有一座用竹子建造的房屋,它的窗子由鬆木建造。如果王先生不是為了送陳慥去長江南岸,怎麽會來我所居住的黃岡縣?
雨聲鏗鏘有力。疏雨過後,風林舞被,煙雲霧靄覆蓋著房屋。隻願持杯邀請先生,一口氣把酒喝幹。

東坡居士已經老了,真好像是在夢裏與你通宵達旦地開懷暢飲,對著殘破的燈。歌聲中斷了,行人還沒有起床,船鼓已經嘭嘭響起,催促行人出發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發配黃州時的作品。當時,蘇軾的許多朋友或怕株連,或避嫌疑,使他備感世態炎涼。然而,他的同鄉陳慥卻蔑視世俗,仍與其過從甚密。公元1083年(元豐六年)五月,“棄官黃州三十三年”的王長官因送陳慥到荊南某地訪東坡,得以與東坡會晤,此作乃得以誕生。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04 :604-607
賞析

詞的上半闋主要是刻畫王長官的高潔人品,下半闋則描繪會見王長官時的環境、氣氛,以及東坡當時的思緒和情態。

上闋全就王長官其人而發,描繪了一個飽經滄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隻君與長江”,一開篇就語出驚人不同凡響,在將長江擬人化的同時,以比擬的方式將王長官高潔的人品與長江共論,予以高度評價。“凜然蒼檜,霜幹苦難雙”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過“蒼檜”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幹奇節,風骨凜然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