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

[宋代] 蘇軾 [简体]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人間斤斧日創夷,誰見龍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標簽: 秋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曲折的水岸邊露出舊日水漲淹沒時留下的河床痕跡,稀疏的林木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樹根。
一葉扁舟飛快地劃著槳,它將要飄去哪裏呢?應該是回到江南的黃葉村。

人們利用斧頭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樹木,再也難見那龍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
如果不是這裏山險灘急,少人來往,樹一旦被砍,就沒有人知道,這原是猿猴棲息的樹枝。

注釋
李世南:字唐臣,安肅(今河北徐水)人,工畫山水。
落漲痕:漲水後水落留下的痕跡。
欹倒:傾倒。
扁舟:一本作“浩歌”。棹:形狀如槳的劃船用具。
創:砍掉。夷:削平。指對於林木的傷害。
成:一本作“會”。

鑒賞

詩題名其畫為“秋景”,有的記載稱這幅畫為“秋景平遠”,或作“秋山林木平遠”。綜合各種稱謂來看,“秋景”是對這幅畫的內容總的概括,而具體呈現秋景的則是山水及林木,所謂“平遠”即是指畫中遼闊的水麵景象。

第一首題詠詩的著眼處在於水麵及其近岸的林木,從而呈現出一片清疏曠遠之景。

詩中寫的畫景是一幅“水鄉秋色”,或可稱作“水鄉秋意”。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作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前後,當時蘇軾任翰林學士,與宣德郎李世南同在汴京。李世南善畫,作“秋景平遠”圖,詩人為其畫題了二首七絕。一說題了三首,今存者二首。

參考資料:
1、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225-226
2、胡國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