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紅蓼花香夾岸稠

[宋代] 晏殊 [简体]

紅蓼花香夾岸稠,綠波春水向東流。小船輕舫好追遊。
漁父酒醒重撥棹,鴛鴦飛去卻回頭。一杯銷盡兩眉愁。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紅蓼花開,夾岸香濃。綠波春水,向東流去。此時正好坐著小船,在江上愉快地遨賞。
漁翁酒醒,又再劃舟前行。鴛鴦被驚飛去。屢屢回頭而望。一杯在手,便解開緊鎖的雙眉,銷盡愁緒。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
紅蓼(liǎo):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植物。夏秋季開花,花淺紅色。也稱水蓼。
舫:船。
棹(zhào):劃船的槳。
卻:還。

賞析

夾岸紅蓼叢生,四望但見滿目繁花掩映,空氣裏也飄散著濃鬱芳香,而相伴遙遙東去的一灣春水,碧波澄澈,正好供輕舫小舟追遊嬉戲。上闋以三組連貫遞進的景象,分就冷暖色調的視覺對比、波聲人語的聽覺感觸和水氣花香的嗅覺把握裏,多角度地描繪出一幅春日行樂圖,輕快明麗,洋溢著蓬勃生機與清朗氣息。

下闋則將筆勢轉注於江上風光。過片謂漁父酒醒後,頓時發覺離歸程已遠,連忙重新撥槳返回,原來他先時酣飲沉睡,一任船兒隨波飄流。不過,對此並未明寫,而是通過富於暗示性的動作,由回溯追想完成。在組個空白處,假不寫之寫,充分體達其悠閑適意的生涯。下麵再由人及鳥,續寫棹動水響際,驚飛了雙雙棲憩的鴛鴦,忽地振翅遠去,卻又相互回頭照看。

創作背景

據《明一統誌》卷二十七《歸德府》載:南湖在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城南五裏,宋晏元獻放馴鷺於湖中。據這首詞的詞意推測,可能作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晏殊遷謫於商丘時。

參考資料:
1、(宋)晏幾道著;張草紉導讀,晏殊詞集·晏幾道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07,第9頁 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