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謝谘議詠銅雀台

[南北朝] 謝朓 [简体]

穗帷飄井幹,樽酒若平生。
鬱鬱西陵樹,詎聞歌吹聲。
芳襟染淚跡,嬋媛空複情。
玉座猶寂寞,況乃妾身輕。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銅雀台上飄著靈帳,就像死者活著一樣供給他酒食。
曹操墓地的樹木都長得很茂盛了,他哪裏還能聽到妄伎唱歌奏樂的聲音呢?
妾伎們落淚,空餘感傷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曹操這樣的人物尚有一死,妾伎又何足道呢!

注釋
謝谘議:名璟。谘議,官名。
銅雀台: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所建,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古鄴城的西北隅。
穗(suì)帷:即靈帳,帷,亦作幃。
井幹(hán):漢代樓台名,這裏借指銅雀台。
鬱鬱:形容樹木茂盛。
西陵:曹操的葬地。
詎:豈。
芳襟(jīn):指妾伎的衣襟。
嬋媛(yuán):情思牽連的樣子。這兩句是說,妾伎們落淚,空餘感傷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鑒賞

詩人描寫祭奠曹操的“盛況”:銅雀台上,歌吹洞天,舞女如雲,素白的靈帳,在西風中緩緩飄蕩著;曹操的兒子們,供奉先父的亡靈,擺酒設祭,就像曹操活著的時候侍奉他一樣。好一個“樽酒若平生”,一種莊嚴肅穆和隆重熱烈的場麵,宛然在目。同時,又令人油然想見曹操“平生”把酒臨風、橫槊賦詩的蓋世雄風。然而,生前的氣壯山河與死後的隆重莊嚴,乍看雖頗相仿佛,前後如一,細味卻有不勝悲涼之感。

逝者如斯,隻能“樽酒若平生”了,但反過來說,又不能“樽酒若平生”。

創作背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臨死之前,在《遺令》中吩咐兒子們將自己的遺體葬在鄴的西崗,並命從妾與使人住在銅雀台上,早晚供食,每月初一和十五還要在靈帳前麵奏樂唱歌。南朝不少詩人對這一曆史故事發生了興趣,紛紛以“銅雀台”、“銅雀妓”為題,傷悲其意,為之歌詠。這首詩便是謝朓為了應和謝暻的銅雀台詩而創作的。

參考資料:
1、吳小如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82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