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尋梅

[元代] 喬吉 [简体]

冬前冬後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襲來何處香? 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淒春斷腸,淡月昏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冬前冬後轉遍了幾個村莊,踏遍了溪南溪北,雙腳都沾滿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樹叢中上下尋覓,都未見到梅花的蹤跡,尋梅不遇,沮喪地立於山頭,忽然一陣寒風吹來,不知從何處帶來一陣幽香,驀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後,那樣淡妝素雅,俏然而立。我頓時如遇梅花仙子一般,驚訝於她的清麗脫俗,沉醉於她的風華絕代。

然而春寒使我從醉夢中醒來,聽到淒怨的笛聲,便想到春天會盡,梅花也會片片凋落,此時淡淡的月色籠罩著黃昏。

創作背景

喬吉一生不曾顯達,甚至可以說是窮困潦倒,其作品內容也因此而表現出一種消極厭世的情緒和對現實的不滿,同時也會表達出自己的心聲。這首曲子就是作者這種心理的折射反映。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699-701
2、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83-84
賞析

此曲頭三句尋覓梅花的過程,事實上是作者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過程。“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兩句,給人一種“眾裏尋他千百度”,終達彼岸的愉悅。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緒卻陡然倒轉:冷風徹骨,驟然酒醒,淒婉的笛聲令人斷腸;而朦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結尾連用三個典故,進一步描寫梅花的神韻,自然帶出詩人因理想難於實現的感歎和憂傷。

此篇情感起伏回環,情節一波三折,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複雜的心曲,折射著當時複雜的社會現實。

結合前麵的背景分析,這支曲子中的梅花可以理解為作者心目中高潔品性的代名詞,這在他另一支散曲《折桂令·荊溪即事》中也可以看出來:

問荊溪溪上人家:為甚人家,不種梅花?老樹支門,荒蒲繞岸,苦竹圈笆。寺無僧狐狸樣瓦,官無事鳥鼠當衙。白水黃沙,倚遍闌幹,數盡啼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