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

[近現代] 毛澤東 [简体]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紅軍不怕萬裏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五嶺山脈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裏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高大雄偉,在紅軍眼裏也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擊著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那晃動著淩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裏岷山,皚皚白雪,紅軍翻越過去以後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創作背景

《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參考資料:
1、傅伯娟.精雕細琢 巧奪天工——蘇教版(五下)《七律·長征》淺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年10期
2、孫國林.毛澤東《七律·長征》軼事[J],湘潮(上半月) .2011年09期
賞析

這是一首記敘二萬五千裏長征這一震驚全球的曆史事件的革命史詩。它不僅以精煉之筆高度地概括了紅軍奪關殺敵的戰鬥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藝術地、形象地表現了紅軍戰士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大無畏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首聯開門見山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穴。

“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隻等閑”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這一段非凡的曆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外蘊涵。這一聯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牽動著全篇,也籠罩著全詩。“隻等閑”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視自然之敵若梯米,玩社會之敵於股掌的統帥風度。“隻”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