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
馳道楊花滿禦溝,紅妝縵綰上青樓。
金章紫綬千餘騎,夫婿朝回初拜侯。
譯文
將軍乘坐佩飾金鞍的白馬隨皇帝出征,十萬軍士在長楊宮宿下。
樓上窗邊的少婦彈奏著箏曲,遠望著隊伍的塵土進入建章宮。
大軍從馳道回來,把滿路楊花都吹散到禦溝裏,盛裝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樓。
迎接夫君帶著千餘兵馬,征戰勝利歸來,拜官賜爵。
注釋
鞍(ān):套在騾馬背上便於騎坐的東西。
武皇:漢武帝劉徹,指代英武過人的君主,即唐玄宗。
旌旗(jīng qí):旗幟,這裏借指軍士。
長楊:長楊宮的省稱,西漢皇家射獵、校武的大苑子。
鳴箏:彈奏箏曲。
飛塵:飛揚的塵土。
建章:建章宮的省稱。漢武帝所建造,在西漢都城長安的近郊。
馳道:古代供君王行駛車馬的道路。泛指供車馬馳行的大道。
禦溝:流經皇宮的河道。
《青樓曲二首》的第一首詩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兩個場景:一個是白馬金鞍上的將軍,正率領著千軍萬馬,在長安大道上行進,越走越遠,到後來就隻見地上揚起的一線飛塵;一個是長安大道旁邊的一角青樓,樓上的少婦正在彈箏,那優美的箏聲並沒有因樓外的熱烈場景而中斷,仿佛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麵的場景熱烈、雄偉,給人以壯麗的感覺;後麵的場景又顯得端莊、平靜,給人以優美的感覺。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後互相映襯,對照鮮明。
詩人把這兩個不同的場景連接在一個畫麵上的方法,就是通過樓頭少婦的神態,將長安大道上的壯麗場景,從她的眼中反映出來。表麵上她似乎無動於衷,實際上卻抑製不住內心的欣羨,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著那馬上將軍和他身後的隊伍,直到飛塵滾滾,人影全無,還沒有收回她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