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江詞六首

[唐代] 李白 [简体]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

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裏長。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餘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標簽: 樂府,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人都說橫江好,但是我覺得橫江地勢險惡無比。這裏能連刮三天大風,風勢之猛烈能吹倒山峰。江中翻起的白浪有瓦官閣那麽高。

倒灌進長江的海水從橫江浦向南流去,途中要經過潯陽。牛渚山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磯,地勢本就十分險要,馬當山橫枕長江,回風撼浪,船行艱阻。橫江欲渡風波十分險惡,要跨渡這一水之江會牽動愁腸幾萬裏。

從橫江向西望去,視線為橫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長安。漢江東邊與揚子津相連。江中的白浪翻滾如山,如此險阻怎麽能夠渡過呢?狂風愁殺了將要出行的船夫。

橫江上常有急風暴雨至,洶湧的浪濤能把天門山劈成兩半。錢塘江八月的潮水比起它來怎樣呢?橫江上的波濤好似連山噴雪而來。

創作背景

對於這組詩創作背景的看法,學界還沒有取得一致意見。上海複旦大學及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先後出版的《李白詩選》,均據此詩中“郎今欲渡緣何事”一語,認為“郎”乃古時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因此推定此詩乃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李白初出蜀時所寫。

參考資料:
1、安旗.李白《橫江詞》新探.載《唐代文學論叢》1982年第1期
2、李協民.再談《橫江詞》的寫作年代.載《鄭州大學學報》1982年第4期
3、李協民.關於《橫江詞》的兩個問題.載《鄭州大學學報》1980年第4期
鑒賞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開首兩句,語言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充滿地方色彩。“儂”為吳人自稱。“人道”、“儂道”,純用口語,生活氣息濃烈。一抑一揚,感情真率,語言對稱,富有民間文學本色。橫江,即橫江浦,在今安徽和縣東南,位於長江西北岸,與東南岸的采石磯相對,形勢險要。

從橫江浦觀看長江江麵,有時風平浪靜,景色宜人,所謂“人道橫江好”;然而,有時則風急浪高,“橫江欲渡風波惡”,“;此風波不可行”,驚險可怖,所以“儂道橫江惡”,引出下麵兩句奇語。
“猛風吹倒天門山”,“吹倒山”,這是民歌慣用的誇張手法。天門山由東、西兩梁山組成。西梁山位於和縣以南,東梁山又名博望山,位於當塗縣西南,“兩山石狀飆岩,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門”(《江南通誌》),形勢十分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