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
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昂。
不知誰家子,提籠行采桑。
纖手折其枝,花落何飄揚。
請謝彼姝子,何為見損傷。
高秋八九月,白露變為霜。
終年會飄墮,安得久馨香。
秋時自零落,春月複芬芳。
何如盛年去,歡愛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腸。
歸來酌美酒,挾瑟上高堂。
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
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昂。
不知誰家子,提籠行采桑。
纖手折其枝,花落何飄揚。
請謝彼姝子,何為見損傷。
高秋八九月,白露變為霜。
終年會飄墮,安得久馨香。
秋時自零落,春月複芬芳。
何如盛年去,歡愛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腸。
歸來酌美酒,挾瑟上高堂。
譯文
洛陽城東的小路上,桃李盛開在兩邊的路旁。
桃花李花相對而開,稠密的葉子交相掩映。
春風自東北方向而來,花葉也隨風飄揚。
不知誰家的女子來了,提著竹籠在采桑。
她用纖纖的手攀折桃李,弄得枝殘葉敗,花落繽紛。
請允許我問那位女子,為什麽要損傷這些花呢?
她回答:“等到八九月的深秋季節,下霜了,花兒終會凋謝。
”
這些可憐的花葉,整年有風刀霜劍相逼,怎能永遠芳香?
它們秋時零落,來年春日再吐芬芳,始終不渝地遵循大自然的規律。
而美麗的女子還不如這花葉,盛年過去則色衰,被無情的男子相忘。
我想把這支曲子唱完,可這支曲子,實在讓人心裏難過。
幹脆歸來飲酌美酒,攜帶琴瑟登堂以解憂愁吧。
《董嬌饒》是東漢文人宋子侯代女子立言之作,以表達對封建社會女子悲慘命運的同情。此詩最早見於南朝梁時徐陵編的《玉台新詠》。
此詩以桃李比方女子紅顏,說花雖然零落,尚有重開的時候,而一旦紅顏老去,便會歡愛永絕。
本來,花落花開是大自然的永恒的法則,正如四時的周而複始,前後相續。通常人們總是習慣於將花開花落比女子年華的盛衰有時,卻很少從兩種自然現象的差異之處著眼作比。詩人從這一角度處理題材,自然出人意表。詩人的這一思想從屬於他對整個人生的思考。他由落花感悟到青春易逝,盛顏難駐,於是借采桑女子而發。這類人生短促的感歎,是一種時代思潮,在當時的詩文中時有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