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衛風·伯兮

[先秦] 佚名 [简体]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標簽: 閨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國的英雄。我的丈夫執長殳,做了君王的前鋒。
自從丈夫東行後,頭發散亂像飛蓬。膏脂哪樣還缺少?為誰修飾我顏容!
天要下雨就下雨,卻出太陽亮燦燦。一心想著我丈夫,想得頭痛也心甘。
哪兒去找忘憂草?種它就在屋北麵。一心想著我丈夫,使我傷心病懨懨。

注釋
伯:兄弟姐妹中年長者稱伯,此處係指其丈夫。朅(qiè):英武高大。
桀:同“傑”。
殳(shū):古兵器,杖類。長丈二無刃。
膏沐:婦女潤發的油脂。
適(dí):悅。
杲(gǎo):明亮的樣子。
諼(xuān)草:萱草,忘憂草,俗稱黃花菜。
背:屋子北麵。
痗(mèi):憂思成病。

鑒賞

戰爭會破壞很多東西,而它首先破壞的是軍人自身的家庭生活。軍人尚未走到戰場,他們的妻子已經被拋置在孤獨與恐懼中了。她們的懷念不是一般的懷念,那永遠是充滿不安和憂慮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來,幾乎成為她們生活中唯一有意義的內容。

然而戰爭又總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一場正在進行的戰爭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評判為“正義”,從事這場戰爭的群體和它的領導者,總是要勉勵群體中的成員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犧牲。國家給軍人以榮譽,使他們認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犧牲是值得的;這榮譽也會影響他們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們認為家庭生活的破壞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題旨、背景,《毛詩序》解釋為:“《伯兮》,刺時也。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過時而不反焉。”意思是說:理想的政治不應該使國人行役無度,以至破壞了他們的家庭生活。實際所謂“刺”在詩中並無根據,不過作者所表達的儒家政治理想,卻是符合詩中女主人公的願望的。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128-130
2、薑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