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薊北門行

[唐代] 李白 [简体]

虜陣橫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
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
推轂出猛將,連旗登戰場。
兵威衝絕幕,殺氣淩穹蒼。
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
孟冬沙風緊,旌旗颯凋傷。
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
單於一平蕩,種落自奔亡。
收功報天子,行歌歸鹹陽。

標簽: 樂府,戰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胡虜橫行於北方,胡星閃耀著光芒。
告急的文書快如閃電,報警的烽火日夜燃燒。
救邊的告領受命出征,戰車森嚴地列隊前進。
明主坐不安席,按劍怒心飛揚。
用隆重禮遇任命告帥,軍旗連綿登上戰場。
兵威淩厲直逼大漠,殺氣洶洶直衝蒼穹。
列站陣與赤山之下,紮軍營於紫塞之傍。
北方的初冬風沙十分猛烈,旌旗颯颯,飄揚在萬物凋傷的邊塞。


在邊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壯的畫角聲,戰士的軍衣上凝聚了層層寒霜。
揮利刃直斬樓蘭王,彎雕弓直射左右賢王。
蕩平匈奴單於,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
告軍收功捷報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凱旋回歸鹹陽。

創作背景

天寶十一年(752),李白北遊薊門時,麵對邊塞風光,內心有感而發,作成此詩。

參考資料:
1、崇賢書院釋譯.圖解李太白集:黃山書社,2016.03:第106頁
賞析

作者以當時胡虜之事為題,以小說般的敘事結構,勾繪了一幅生動的畫卷:胡人桀驁,橫侵塞北,北征之將帥平蕩單於,擒其君長,使其種落奔散,凱旋歸於鹹陽,使朝廷永無北顧之虞。這首詩在歌頌反擊匈奴貴族侵擾戰爭的同時,也描繪了遠征將士的艱苦生活。

全詩分為四段。前六句寫胡人興兵,戰事驟起。首二句胡人興兵北荒,胡星閃耀,渲染出大戰來臨之前緊張壓抑的氛圍。“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羽書、烽火報警,前線告急的羽書疾馳如電,報警的狼煙烽火晝夜不息,充分表達出前線戰事吃緊的緊張狀態,表現出匈奴敵軍來勢洶洶的場麵,為下文寫漢軍將士英勇奮戰做伏筆。三四兩句寫漢軍馳救,救邊的將領率軍出征,兵車森嚴列隊前進。表現出軍隊的臨危不懼,反映出將士們的堅定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