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幹城。
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於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譯文
兔網結得緊又密,布網打樁聲聲碎。武士氣概雄赳赳,子那公侯好護衛。
兔網結得緊又密,布網就在叉路口。武士氣概雄赳赳,子那公侯好幫手!
兔網結得緊又密,布網就在林深處。武士氣概雄赳赳。子那公侯好心腹!
注釋
肅肅(suō):整飭貌,密密。罝(jū 居):捕獸的網。
椓(zhuó 濁):打擊。丁丁(zhēnɡ 爭):擊打聲。布網捕獸,必先在地上打樁。
赳赳:威武雄健的樣子。
公侯:周封列國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統製者。
幹:盾牌。城:城池。幹城,比喻捍衛者。
逵(kuí 魁):九達之道曰“逵”。中逵,即四通八達的路叉口。
仇(qiú 求):通“逑”。
將打樁設網的狩獵者,與捍衛公侯的甲士聯係起來,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時代,狩獵本就是習練行軍布陣、指揮作戰的“武事”之一。《周禮·大司馬》曰:“中春,教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陳(陣),如戰之陳,辨鼓鐸鐲鐃之用,……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遂以蒐田(打獵)。
”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駐營)”、“教治兵”、“教大閱(檢閱軍隊的綜合訓練)”的練兵活動,並與打獵結合在一起進行。按孔子的解釋就是:“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設,因蒐狩(打獵)而習之。”打獵既為武事,則讚美公侯的衛士,偏從打樁設網的狩獵“興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先秦時代,狩獵本是習練行軍布陣指揮作戰的武事之一,這點在《周禮·大司馬》中有記載,這首兔罝即是對當時狩獵的情況的記載和對勇武的戰士的形象歌頌的詩歌。
從首章的“肅肅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於中逵”、“施於中林”,雖皆為“興語”,其實亦兼有直賦其事的描摹之意,一場緊張的狩獵就將開始。“兔”解為“兔子”自無不可,但指為“老虎”似更恰當。“周南”江漢之間,本就有呼虎為“於菟”的習慣。那麽,這場狩獵所要獵獲的對象。就該是嘯聲震穀的斑斕猛虎了!正因為如此,獵手們所布的“兔罝”,結紮得格外緊密,埋下的網樁,也敲打得愈加牢固。
“肅肅”,既有形容布網緊密之義,但從出沒“中逵”、“中林”的眾多狩獵戰士說,同時也表現著這支隊伍的“軍容整肅”之貌。“丁丁”摹寫敲擊網“椓”的音響,從路口、從密林四處交匯,令人感覺到它們是那樣恢宏,有力。而在這恢宏有力的敲擊聲中,又同時展示著狩獵者振臂舉錘的孔武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