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陳風·東門之池

[先秦] 佚名 [简体]

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彼美淑姬,可與晤語。
東門之池,可以漚菅。彼美淑姬,可與晤言。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東門外麵護城池,可以用作漚麻塘。美麗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相對唱。
東門外麵護城池,可以用作漚紵塘。美麗善良三姑娘,可以聊天話家常。
東門外麵護城池,可以用作浸紵塘。美麗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訴衷腸。

注釋
池:護城河。一說水池。
漚(òu):長時間用水浸泡。紡麻之前先用水將其泡軟,才能剝下麻皮,用以織麻布。
淑:善,美。一作“叔”,指排行第三。姬:周之姓。一說是古代對婦女的美稱。
晤(wù)歌:用歌聲互相唱和,即對歌。
紵(zhù):同“苧”,苧麻。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皮含纖維質,可做繩,可織布。
晤語:對話。
菅(jiān):菅草。

鑒賞

這是一首歡快的勞動對歌。可以想像,這種場麵,時至今日,還屢見不鮮。漚麻的水,是有相當強烈的臭味的。長久浸泡的麻,從水中撈出,洗去泡出的漿液,剝離麻皮,是一種相當艱苦的勞動。但是,在這艱苦的勞動中,小夥子能和自己鍾愛的姑娘在一起,又說又唱,心情就大不同了。艱苦的勞動變成溫馨的相聚,歌聲充滿歡樂之情。

全詩三章十二句,其實隻是一個意思,一章已經把全部意思包容了。二、三章隻是複遝。而複遝,相同或相近意義的字語反複吟唱,衣是中國民歌傳統的語言形式。這種反複吟唱,既表現勞動青年感情的純樸強烈,又以複遝的手段加強詩歌的主題。這種方式,一直沿用到現代。如果說變化,三章隻換三個字,一個漚的對象不隻是麻,還有苧麻菅草;一個是晤的形式變了,還有言來語去。這說明隨著勞動過程的延續,愛情的溫度也在漸漸提升。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謂“《東門之池》,刺時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賢女子以配君子也”,蘇轍《詩集傳》謂“陳君荒淫無度,而國人化之,皆不可告語。故其君子思得淑女,以化於內”,都將詩意與政治聯係起來。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71-273
2、薑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