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於狩。
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
遊於北園,四馬既閑。輶車鸞鑣,載獫歇驕。
譯文
四匹黑駿馬並排嘶鳴高昂,秦公嫻熟地收放六條絲韁。那些最得寵信的臣仆衛隊,跟隨他們的君王狩獵圍場。
圍場小吏放出應時的公鹿,隻見鹿群是那樣肥大美好。秦公興奮地呼喊左轉包抄,他搭弓放箭獵物應弦而倒!
打獵盡興後拐到北園遊玩,那四匹馬兒此刻盡享悠閑。車兒輕輕轉啊鸞鈴叮當響,車裏載著有功勞的小獵犬。
注釋
駟:四馬。驖(tiě):毛色似鐵的好馬。
阜:肥碩。
轡:馬韁。四馬應有八條韁繩,由於中間兩匹馬的內側兩條轡繩係在禦者前麵的車杠上,所以隻有六轡在手。
媚子:親信、寵愛的人。
狩:冬獵。古代帝王打獵,四季各有專稱。《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
奉:獵人驅趕野獸以供射獵。時:“是”的假借,這個。辰:母鹿。牡:公獸,古代祭祀皆用公獸。
碩:肥大。
古代帝王狩獵場麵極其宏偉,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都極盡鋪敘描摹之能事,對此作了生動反映。從揚雄《長楊賦》中“今年獵長楊,……羅千乘於林莽,列萬騎於山嵎”也可窺見其規模之一斑。而《秦風·駟驖》之妙卻全在以簡馭繁,以少勝多,僅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即已寫盡狩獵全過程,卻同樣使人覺得威武雄壯,韻味無窮。
首章寫將獵。取景從四匹高頭大馬切入,嚴整肅穆,蓄勢待發,充滿凝重的力度感。四馬端端正正站著,隻待一聲令下,便拔蹄飛馳。鏡頭接著由馬轉移至控製著六根馬韁繩的人。“六轡在手”,顯得那樣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充滿自信。這是趕車人,也即下句所謂的“媚子”之一,即秦襄公的寵臣。他還不是主角,隻是“從公於狩”的一個陪襯。真正發號施令的是秦襄公。他帶領一大批“媚子”,大規模出獵。
關於此詩背景,《毛詩序》謂:“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園圃之樂焉。”狩獵曆來作為君王講武的一個組成部分。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有功,被周王始封為諸侯,後又逐犬戎,遂有周西都岐、豐八百裏之地,為秦國日益強盛奠定基礎,其武略自有值得稱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