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道中

[宋代] 曾幾 [简体]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裏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夜之間,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我在睡夢中驚醒,隻覺得渾身舒適,涼氣沁人。
我不愁屋子會漏雨,淋濕我的床;隻是欣喜溪流中漲滿了雨水,不用再為幹旱擔心。
我想,那千裏平野上,喝夠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蔥綠一片;於是覺得,這五更天雨水敲打著梧桐,是那麽的動聽。
像我這沒有田地的人尚且歡欣鼓舞,更何況田間的農夫,祈望著豐年,該是多麽的高興。

注釋
蘇秀:蘇,今江蘇蘇州。秀,秀州,今浙江嘉興。
蘇:指幹旱後的稻苗因雨水複蘇了。
驕陽:猛烈的陽光。
霖:一連數日的大雨。
夢回:從夢中醒來。
最佳音:這裏指雨打梧桐的聲音。
望歲:盼望豐收年成。歲,指一年的農事收成。

賞析

這是一首充滿輕快旋律和酣暢情致的喜雨詩。這年夏秋間,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間止,大雨三日,莊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連衣服、床鋪濕了也顧不得,表達了詩人的喜雨之情和對民生的關注。詩人歡欣鼓舞,寫了這首七律。

首聯寫喜雨,從晚上下雨寫起。“一夕驕陽”與“夢回涼冷”是鮮明的對比。詩人在悶熱的天氣中入睡,一覺醒來,白天烈日的餘威已被全部掃除,代之以清涼舒適的夜風,原來天下起了大雨。這兩句雖然是實事實寫,但由原先對氣候的不滿忽地改變成很滿意,細微地反映了詩人心中的喜悅。詩人同時又選了“夢回”這一時刻,來表達自己這份心情,更加顯出意外地驚喜———這場雨,詩人已經盼望很久了。

創作背景

夏秋之交,天大旱,莊稼枯萎。詩人由蘇州去嘉興途中,自七月二十五日起接連下了三天大雨,水稻複蘇,旱情解除。詩人懷著欣喜的心情,寫下了這首七律。曾幾於高宗紹興年間曾為浙西提刑,這首詩可能作於浙西任上。

參考資料:
1、繆鉞等 .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799-8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