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齡隱居

[唐代] 常建 [简体]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
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餘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溪流向深不可測的石門山穀,隱居的地方隻有孤雲相伴。
鬆林稍頭透出微微月光,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專為您送來的。
茅亭夜靜花影好像已恬然入夢,種有藥草的院子到處都是斑斑苔痕。
我也想要像他這般辭去世俗之累,與西山的鸞鶴為群去了。

注釋
測:一作“極”。
隱處:隱居的地方。唯:隻有。
猶:還,仍然。
宿:比喻夜靜花影如眠。
藥院:種芍藥的庭院。滋:生長著。
餘:我。謝時:辭去世俗之累。
鸞鶴:古常指仙人的禽鳥。群:與……為伍。

賞析

這是一首山水隱逸詩,在盛唐已傳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韻派”的推崇,同《題破山寺後禪院》並為常建代表作品。

此詩題曰“宿王昌齡隱居”,一是指王昌齡出仕前隱居之處,二是說當時王昌齡不在此地。王昌齡及第時大約已有三十七歲。此前,他曾隱居石門山。山在今安徽含山縣境內,即此詩所說“清溪”所在。常建任職的盱眙,即今江蘇盱眙,與石門山分處淮河南北。常建辭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繞道不遠,就近到石門山一遊,並在王昌齡隱居處住了一夜。

創作背景

常建和王昌齡是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同科進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後的經曆和歸宿卻不大相同。此詩即作於常建辭官歸隱途經王昌齡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縣石門山時。常建夜宿故人舊時隱居之處,觸景生情,遂作此篇。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84
2、倪其心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49-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