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西山隱者不遇

[唐代] 丘為 [简体]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裏。
扣關無僮仆,窺室唯案幾。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
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鬆聲晚窗裏。
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淨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高高的山頂上有一座茅屋,從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裏。
輕扣柴門竟無童仆回問聲,窺看室內隻有桌案和茶幾。
主人不是駕著巾柴車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釣魚。
錯過了時機不能與他見麵,空負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麽青翠蔥綠,晚風將鬆濤聲送進窗戶裏。
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興,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蕩滌。
我雖然還沒有和主人交談,卻已經領悟到清淨的道理。


玩到興盡就滿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這位隱者相聚。

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隱逸高趣的詩。詩以“尋西山隱者不遇”為題,到山中專程去尋訪隱者,當然是出於對這位隱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這一定會使訪者產生無限失望、惆悵之情。但卻出人意料之外,這首詩雖寫“不遇”,卻偏偏把隱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現得曆曆在目;卻又借題“不遇”,而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曠達的胸懷,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獲,更為心滿意足。

正是由於這一立意的新穎,而使這首詩變得有很強的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