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李白二首·其一

[唐代] 杜甫 [简体]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版本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版本二)

標簽: 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為死別往往使人泣不成聲, 而生離卻常令人更加傷悲。江南山澤是瘴鬁流行之處, 被貶謫的人為何毫無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來到我夢裏, 因為你知道我常把你記憶。夢中的你恐不會是鬼魂吧, 路途遙遠生與死實難估計。
靈魂飄來是從西南青楓林, 靈魂返回是由關山的黑地。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飛來這北國之地?
明月落下清輝灑滿了屋梁, 迷離中見到你的顏容憔悴。

水深浪闊旅途請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龍的嘴裏。

賞析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於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

創作背景

公元758年(幹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貴州正安西北),第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遠在北方,隻聽說李白被流放,不知道他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於是寫下了兩首《夢李白》詩。